生技指數今年來漲幅超過4成,領先群雄,現在還能進場嗎?投信法人表示,其實和美股、新興市場股票或其它產業相比,生技指數相對低波動、高報酬,加上產業正在轉型且併購熱潮不斷,仍可繼續以中長期角度進場投資。
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指出,投資人對生技指數有高波動的刻板印象,不過統計過去3年,那斯達克生技指數年化波動率僅15.1%,報酬率卻高達76.57%,每單位承受風險能獲得的報酬高達5.07,遠優於美股3.12、新興市場0.94,更遠高於礦業類股的-0.03。
傅子平指出,由於生技產業正在轉型,包括幾家大型藥廠的專利到期,只好靠併購維持營運動能,今年與2014年為「專利斷崖」高峰期,也引發併購熱,為中小型生技類股股價點火,想參與生技併購熱的投資人,可挑選以中小型生技股為主的基金,長期參與生技多頭。
不過,生技指數先前漲幅較大,預期將進行整理,不過因為醫學研討會季節來臨,不排除重啟攻勢,由於生技產業為一步一腳印的產業,即使股價整理期間空間也有限,修正期間反而創造良好的進場時點,建議投資人可採取定期定額方式長期參與生技長多行情。
摩根投信投資董事吳淑婷表示,生技股今年來漲勢凌厲,凸顯全球股市在面臨歐債、經濟放緩等變數考驗下,具防禦性的生技股優勢十足。
吳淑婷分析,除了全球高齡人口增加,各國政府投入醫療照顧資源不斷上升外,新興市場因初級醫療保健設施的改善、偏遠地區醫療可及性的提高,與個人醫療保險逐漸普及化,使學名藥和新型藥物將獲得更大的市場,都是支撐生技、醫藥長線發展的題材。
不過,吳淑婷認為,由於新藥研發常處於不確定性,股價受影響大,加上該產業的投資回報期間較長,投資人配置比重不宜過高,且宜有長期投資預期。
百達投顧認為,當人類壽命越來越長已成定局,對於治療慢性病所產生的生技醫療商機更可說是無窮無盡 ,長期而言,生技製藥以及生技醫材產業發展潛力雄厚,除了其特有的防禦性質外,由於未來獲利亦具有高度成長潛力,建議投資人可持續加碼投資。
日期:2012年10月1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