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市場今年止穩,資金逐步回流亞債,呈現淨流入,由於歐債事件仍未完全化解,投資人風險趨避下,資金將持續流向體質較健全的亞洲市場,再加上長線亞洲貨幣具備升值優勢,在看好亞洲市場信評與低負債下,預期亞債可望成為市場反攻的領頭羊。
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債券基金經理人麥可‧哈森泰博表示,亞洲債市中,尤其看好澳洲、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受惠於大陸強勁經濟成長的國家,印尼甚至於2008年金融風暴時免於衰退,多數亞洲國家過去都能順利渡過景氣榮枯的循環。大陸未來幾年可望維持在7%至8%的經濟成長率,雖然與以往的兩位數相比是放緩,但仍是支撐全球經濟成長的強大後盾,亞洲國家是最直接的受惠者,資金仍會持續流入,亞幣仍處於被低估的水準。
寶來全球國富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姿瑾表示,根據彭博資訊(Bloomberg)統計,包括台灣與南韓2012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可望達到3.93%與3.33%的水準,大陸的經濟成長率更達到8.41%,顯示亞洲確實成為歐債危機後率先復甦的地區,債券投資人在此時不妨在亞洲國家當中,挑選國家體質較好,並且負債占GDP比率較低的國家,作為亞洲債市的投資標的,除此之外,這些富有國家的貨幣長線具備升值空間,也不失為匯率與票息兼收的投資首選。
ING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,亞洲企業具有低負債、高成長與高現金流量的特性,亞洲投資級公司債的現金負債保障比率最高來到40%,現在也有35%的高水準;相較之下,美國投資級公司的現金負債保障比率目前約25%,此水位也是美國投資級企業歷來最高水準,卻仍低於亞洲企業。
劉蓓珊指出,考量近期風險偏好上升與當地貨幣年初以來升值趨勢明顯,積極型投資人可增持亞洲高收益債券,穩健型投資人仍可持有亞洲投資級債券部位。
摩根亞洲總合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,隨通膨壓力減輕,亞洲各國緊縮力度開始放緩,且歷經兩年的升息循環,利率已有大幅調降的空間,貨幣環境可望保持寬鬆,推升亞債價格上漲可期。從償債能力來看,亞洲各國的淨外債占GDP比重不到50%,外匯儲備額又遠大於短期外債額,隨著經濟實力提升,亞洲國家信用評等陸續獲得調升,加上人民幣升值帶動亞洲貨幣走升機率高,搭配企業獲利成長力道相對突出,亞債可望直接受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