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洲政壇變數橫生,外資遠離亞洲,台韓首當其衝,其中以台股被大賣近15億美元最多,與國際市場連動較深的韓股也遭調節13.43億美元,今年來流入金額縮小至80.02億美元,將今年迄今亞股吸金王寶座拱手讓給印度股市。
菲律賓股市上周則一枝獨秀,逆勢獲買超3,400萬美元。
摩根JF亞洲基金經理人李忠翰指出,亞股上周表現在三大新興市場中最弱,MSCI新興亞洲指數重跌4.27%。
以單一國家股市表現來看,與國際股市連動較深的港、台、韓、新加坡股市單周跌幅都超過3.5%,且除新加坡股市仍力守半年線,三地股市均跌破短、中、長期均線,技術面表現疲弱。
摩根JF台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表示,上周台股失守前波低點7,422點,證所稅與國際股市利空持續衝擊,7,500點以上形成短壓區,大盤持續價跌低檔的整理格局,加上本周有台指期結算、MSCI半年度調整等變數,指數料將更震盪。
匯豐台灣精典基金經理人邱怡芬表示,歐洲局勢持續動盪,加上國內證所稅議題無法擺平,兩大變數造成台股利空,成交量來到2009年1月20日以來新低。
至於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(MSCI)半年度調整結果將公布,邱怡芬認為,台股過去2個月市值大幅縮水,表現相對弱勢,權重恐不易調升。
群益台股指數基金經理人呂鴻德說,外資在連續買超3個月後,4月由買超轉為賣超,顯示外資在證所稅議題下,對台股持股信心降低,但由於外資法人並沒有全面轉為賣超,台股基本面也並未出現變化,且下半年台灣企業獲利將更上層樓,利空消化完畢後,台股仍具上漲潛力。
富蘭克林華美全球股票組合基金經理人陳韻如表示,台韓經濟情勢與大陸連結性較高,過去一周大陸公布的經濟數據普遍不佳,影響外資持股意願;但就企業獲利面而言,南韓企業獲利預估已呈現上修趨勢,可望觸底反彈。
德盛安聯中國東協新世紀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認為,菲律賓基礎建設發展潛力大,規模達20億美元的菲律賓的公私協力計畫public-private partnership(PPP)將使各行各業都有機會直接或間接受惠,預計基礎建設占GDP比重將由現在的1.8%增加至4%,有助經濟成長。
日期:2012年05月15日